土工格室(非土工格栅)施工方法:
1、工作面
应尽量保持工作面平整,尤其是坡面,必要时进行人工修坡。但由于某些原因,工作面无法平整时,应集中精力,避免格室焊点开裂,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2、排水
铺装格室的边坡应设置主排水沟且令其与公路边沟相连通,以便于路面积水能及时排除。
3、铺设
格室应以主受力方向,由上向下铺设,使格室受力方向垂直于公路路基,决不可横向铺设。充分张开格室组件,并在每个格顶部钉入一个钩形铆桩,然后固定桩、张开格室。
4、填充
格室张开并铆紧后,填入泥土并拍打结实。
5、复查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土工格室护坡试验研究
为研究土工格室+粗颗粒柔性结构在高原冻土地段防护路堤边坡的工程效果和适用条件,在青藏铁路沱沱河地区设计并开展了土工格室护坡试验研究,研究试验包括测定土工格室填料的物理力学性能指标;测试土工格室在常温(20℃)、高温(60℃)、低温(-25℃)、循环条件(低温→高温→低温)、连续低温常温循环条件和紫外线条件下的力学特性,对土工格室冻融和抗老化性能进行了试验,土工格室边坡保护,并对现场测试断面的变形进行测试,试验成果表明:土工格室这种材料更耐低温,且具有较好的抗老化性能,可适用于多年冻土地区路基坡面防护,并根据试验结果给出高原冻土地段土工格室护坡处理措施应注意的要点。
柔性护坡是边坡防护常用的一种形式。在高原冻土区修筑铁路路基后,土工格室河渠保护,致使多年冻土地基温度场及其稳定性发生变化,其结果通常是下伏多年冻土温度升高、多年冻土融化而引起路基变形。为适应多年冻土区高路堤的热稳定场和温度场的周期变化,对柔性防护并进行轻型支挡新结构的研究就显得十分有必要了。
土工格室+粗颗粒土护坡能充分发挥格室侧向约束和延展性优点,粗颗粒土对于防止聚冰以及保温都将产生积极作用。因此,需要对土工格室+粗颗粒土护坡这种柔性制成品、拼装铺设坡面防护开展试验研究,本试验主要目的是研究高原冻土地段土工格室+粗颗粒柔性结构加固、防护路堤边坡的工程效果和适用条件,研究该材料在多年冻土地区应用的合理性和可靠性,为后续多年冻土区新建铁路路基边坡防护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试验段位于沱沱河盆地冲洪积平原上,地形开阔,稍有起伏。地层出露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洪积地层、风积细砂及下第三系互层泥岩、砂岩。地表水主要为各冲沟季节性洪水,地下水主要为冻土层上水,其主要受大气降水及暖季冻结层融化水补给。地震烈度为7度。该段年平均地温0℃~-0.5℃,工程地质为融区和多年冻土过渡带段。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半固定沙丘、沙地。特殊地质问题主要为冻土,无其他不良冻土现象。

面加筋网材料—高强土工格室的诞生背景
无论是前一代的加筋网—土工网,还是第二代的加筋网—单拉与双拉格栅,它们所要解决的问题仍是土工的整体均匀受力的问题,便土工的整体性在应力作用下保持完整,不会发生应力下的各种破坏形式,比如各种滑塌、失陷、局部的不均匀沉陷等影响工程竣工后使用的各种病害,加筋网在土体中的应用,主要也是通过两种渠道实现加筋土体的要求:一是通过网自身的高强度、低延伸,影响并改善被加筋土体的整体强度;二是通过网的层付布设加大对土体的影响比例来实现加筋稳定土体的作用。
因为被加筋的土体自身的存在形式是三维状态,土工格室改善负载性能,而前一代及第二代嘲都是平面状态,一种平面状态的加筋材料要改善立体状态的土体的整体性能,它所做的贡献也是极其有限的,这就是为什么当专业人士在使用平面加筋材料时,会依据土体的具体状况将加筋材料进行多层位布设的根本原因。
在了解了加筋与土体的相互作用的途径之后,我们发现了一种更加有效的加筋土体的办法,土工格室,那就是要改善加筋材料自身的存在方式,即:将平面的加筋材料做成与土体状态相对应的立体加筋材料,尽可能的扩大对土体的影响比例。高强土格室就是在这种状况下诞生的。任何一种加筋刚都是通过它自身的存在状态(嘲格的形状与州格的厚度)与土体结合部位的结合状态完成加筋使命的。也就是说,如果这个同与土体的摩阻系数越高,它所能影响的土体比例就会越高,土体就会越稳定。让我们将平面的加筋材料与立面的加筋材料一高强土工格室比较一下,看它们在土体中的影响范围是制么状态。
